中陶会教师研究与发展专委会

浅谈班级“软管理”

首页1    观点参考    浅谈班级“软管理”

作者:李臻       单位:江苏省江阴市璜土实验小学小湖校区 

摘要:随着现代教育的发展和学校管理上的规范,很多省市级的示范学校或重点中学、重点小学都大力提倡量化管理,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分值显示,比方我校晨会检查、广播操检查等等。但在实践中,我往往会有这样的体会——虽然学校制度、条例及与之相配套的检查等这些“硬管理”手段很齐备,但仅仅处在被动管理下的学生,一旦老师或学校有所松懈,便会乱作一团;而且即便不乱,在我们对学生进行硬管理的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对我们铁面无私的硬管理产生抵触情绪。一旦学校有所松懈,班主任有所疏忽,便会出现学校和班主任不愿看到的现象。此时教师总要埋怨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不自觉,这么难教,造成师生两不悦的局面。所以,我觉得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一种“软管理”的手段,作为对“硬管理”的一个有效的补充。

【关键词】  软管理   自然群落    绿色批评

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曾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尝试一种软管理的手段,作为对硬管理的一个有效的补充呢?我认为,在班级中开展“硬管理”和“软管理”,是把一个班级建设与管理好的很重要的两手,也是通过班级管理达到教育全体学生的有效途径。要把学生培养成一个能够自治的人,我认为在现代的班级管理中,光靠硬管理肯定不行,还得尝试一种软管理的手段,作为对班级硬管理的一种补充。班级软管理相对班级硬管理来说更具人文性,更具情感性,是一种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方法。在实施班级软管理的过程中,我注意了以下几方面:

一、软管理的前提是充分了解每一位学生,把握学生的"自然群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了解孩子,不也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维、兴趣爱好、才能、禀赋的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而,在接到一个新班级时,适时地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家访、谈心,走访学校老师以及适度的观察是必不可少的。当一个新班级形成运行半学期左右,学生中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些"自然群落",包括有些老师谈虎色变的"小团体"。其实,如果到学生中,我们会发现,这些群落往往是根据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性格脾气,或社会关系等因素自然形成,如果能够加强对这些团体的引导,无疑是进行好"软管理"的重要环节。

第一、把握每一个“自然群落”的“首领”,并交给他们适合的工作。

 往往这些“自然群落”的“首领”在客观上都有着一定的管理潜力,让这些同学承担某一职务,就能影响到本群落的其他同学。比如,我们班有一个“自然领袖”,他全面发展,在学生中有相当威信,便可委任他为班长。有些“自然领袖”学习成绩等并不是最理想,但却有不少人听从他,这类学生可适当引导,让他当值日班长或纪律、锻炼、卫生组长。其实, “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苏霍姆林斯基)如果我们引导得好,以之为契机便能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从而把这些“自然群落”纳入班级的正规管理,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第二、把握“自然群落”中有交叉的同学,让他们成为“群落”与 “群落”之间的“桥梁”。

学生各自不同的特点决定了“自然群落”间必然会产生交叉。比如,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形成一群体,体育爱好者又形成一群体。但其中必然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时,也爱好体育。那么,我们不妨让这些学生成为“桥梁”,使两群体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比班主任强制规定的“一帮一”岂不是强的多?

“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苏霍姆林斯基)只有充分把握每一位学生,承认并合理利用学生中“自然群落”的有利因素,才能使学生的自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二、运用“绿色批评”是实施班级软管理的重要途径

现代品行量化考核制度,说到底就是扣分制度。不守纪律扣分,地上有纸片扣分,眼保健操不认真扣分。如此一来,有些学生整天步步小心,时时留意,唯恐一不小心做错事,给班级扣分,受老师批评,遭同学埋怨。有些学生则是破罐子破摔,反正已扣分,扣一分也是批评,扣五分也是批评,不是一样的吗。我们大人都会做错事,更何况是学生呢。面对做错事的学生,教师该如何批评呢。此时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那充满爱的批评教育故事——四块糖,我把这种充满爱的批评称为“绿色批评”。“绿色批评”应该远离狂风暴雨式的大声斥责,远离酸风醋雨式的讽刺挖苦,远离凄风冷雨式的残酷无情,远离梅雨似的连绵阴霾,更要远离看似及时雨般的功利引诱。“绿色的批评”应该是富有人情味的“和风细雨”,使孩子能够欣然接受得到爱的滋润;“绿色的批评”应该是安全环保而有营养的,使孩子能够得到启迪引起反思,而不必担心他们的自尊和人格会受到什么伤害。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与学生进行坦诚的碰撞、交流与沟通”。“绿色的批评”能拉近师生的心理距离,自然、和谐地进行心与心的交流。那么,身为人师,我们该如何让批评“充满绿色”,让我们的学生真正享受批评,享受教育呢?

1、谈一谈

“人非圣贤,敦能无过”,面对违反规定的学生,面对给班级扣了分的孩子,面对不再听家长言的独生子女,我们都应先了解原因,再在同等的地位上“促膝而谈”。比如:有一次我班一学生的妈妈特地来找我,让我教育一下她的孩子。原来这位学生在家很不听话,常常和家人恶言相撞,态度极差。在全班同学面前,妈妈揭了老底,这位学生自然是怒气冲冲,充满了怨恨。可面对我和同学,他又是敢怒不敢言。听了这位家长的大概意思后,我劝其尽早地回家,此事让我来处理。家长走后,我装作若无其事,并没有找他谈话。下午,我正在批改日记,忽然改到这位学生的日记——《妈妈陪我看病》。有了,我在他的日记下加了一行字“你的日记让我感动,从你的日记中我体会到了深深的母子情。”下午放学前,我终于找他谈心了,此时他中午的怒气早消了。我与他交谈时第一句便是:中午妈妈来找我,让你觉得很没面子,对吗?其实妈妈不是让我批评你,而是让我和你聊聊天。随后,我给他看了刚批的日记,他深深地点了点头。当然除了“当面谈心”,还有“书面谈心”。我班的学生人人有本“家校联系本”,这本本子除了记录作业外,更重要的还是老师与学生,老师与家长,家长与学生心灵沟通的场所。从几年的实施来看,效果不错。

2、“奖”一“奖”

班级管理不会永远风和日丽,有表扬必有批评,有奖励必会有惩罚。如何让学生欣然接受惩罚呢,我想到了以前在师范读书时,每当我们在体育课的活动中获得“最后一名”时,阮老师总会用他那幽默的口吻“奖励”我们组再做一次,我们都会在嘻笑中欣然接受。现在,在班级管理中我也经常换种方式惩罚——“奖励的惩罚”。当学生随地乱扔纸片时,我会“奖励”检查教室卫生,或“奖励”他扫教室。在本学期学校举办的“自己作品自己展出”活动中,我布置有兴趣的同学准备一张书法作品准备展出。可谁知有许多同学兴趣十足但认真不够,书写的作品并没有发挥出学生真正的水平。于是我我先表扬了认真对待的同学并把作品在班中展出,随后拿出准备好的米字格书法纸,说:“谁愿意进一步提高自己书法水平的,老师奖励你两张米字格书法纸,回去好好练练,把自己最好的水平拿出来。”谁知有些同学竟在家里练了近十张。这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处罚,是一种“绿色”的批评,是奖他一次改过的机会,奖他一次获得大家原谅的机会。

3、借一借

每个教师都知道学生作业的优良,学生竞赛栏中的星星都是由教师掌握的,那么我们在学生的评价过程中为何不大方一点呢,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更不应该苛刻,应该让后进生也满怀希望地去努力。例如在我班学生的作业本中,你经常会看到这样的评价:优(借)。什么意思呢?学生一看就明白,说明你有进步,但离真正的“优”还有一点距离,但老师可以先借你一个“优”,希望你下次还给老师一个真正的“优”。试想一下,当学生看着这个评价做下一次作业时,还会马虎吗?竞赛栏中借学生一颗星星,也是同样的道理。俗话说有“借”有“还”,教师借给学生一个“优”,学生还给教师的是自信和奋进;教师借给学生一颗星星,学生还给教师的是灿烂的笑容,美好的明天。面对如此一本万利的“生意”,老师你还会吝啬你手中的“优”和“星星”吗?

4、帮一帮

在笔者的班中,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岗位,有些同学对班级交给的任务很负责,有些则丢三落四,总不能很好的完成责任,给组里拖后腿(我班采用的是小组竞赛与个人竞赛相结合的竞赛方法)。例如,我班有一个语文小组长工作有头无尾,今天忘了收作业,明天忘了登记作业评价情况,已经给组里扣了几朵小花了,组里的同学怨声四起。看看他这个小组长,实在不合适,说撤吧,怕伤害她的自尊心,怎么办呢?这时我班的副班主任董老师老师想出了一个办法,她说:“你们的组长xxx学习挺认真,可平时活动太多,难免会影响工作,老师想在你们组为她选个‘秘书’,帮她完成语文小组长的任务。”这组同学小手如林,随后我们选定了一位同学,说:“xxx请暂时把组长记录本交给xxx,请他帮你,协助你工作,可以吗?”原组长忽闪着大眼睛,难为情地笑了。在其它岗位上也一样,我们可以用“帮一帮”的方法,调整人员,不伤学生的自尊心,学生乐于接受。有几位家长也挺佩服老师能想出这一招的。

正确运用"软管理"手段,"情感"因素是至关重要的。在硬管理前提下,我们强调铁面无私,作为班主任这是必须坚持的。但在"软管理"前提下,必须有情感化的思想交流,营造出一种氛围,使学生的性情愉快的流露。班主任应常常将自己的思维降格到和学生同等地位进行换位思考,这样得出的结论和采取的措施往往使学生乐于接受,便于实施。只有这种情感化的"软管理",才可以营造出一个自律和谐、有凝聚力的"家"──班级

2017年2月17日 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