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陶会教师研究与发展专委会

打造自主课堂,张扬学生个性 ——对 “102510”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认知

首页1    观点参考    打造自主课堂,张扬学生个性 ——对 “102510”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认知

宜兴市万石小学 吴宇桥

内容摘要:在目前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高效的课堂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每分钟都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一种创新性学习,它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这也是10/25/10课堂教学模式追求的境界。

关键词:高效课堂;自主学习;

 

在目前的新形势、新要求下,如何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探索、实践的课题。高效的课堂是教师的梦想,有了高效的课堂,既能减轻学生的负担,也能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高效的课堂要确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兴趣盎然的学习氛围,是让“全班每一个学生每分钟都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而进行的一种创新性学习,它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这也是10/25/10课堂教学模式追求的境界。

    《新课标》对语文学科也是这样定义的:“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有着人文的高度和人生的高度,所以在课堂上,不是凭着教师的口若悬河学生就能若有所悟,而是把课堂交给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自主中求知,在合作中获取,在探究中发展。以下我结合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教材中《莫高窟》一课,来浅谈一下我对如何实施“102510”课堂教学模式的愚见,想法浅薄,还望原谅。

《莫高窟》这篇课文比较浅显易懂,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叙述具体。采用了大量的排比句,并且运用了“总分总”的结构,利于学生自主地理清文章的脉络。但是,对于这种“人文性”很强的课文,仅仅简单地教授生字词语和课文内容是远远达不到教学目标的。重点是《莫高窟》这篇课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如何将语文学习上升到文化熏染这个高度,是应该更多考虑的问题。教师应使学生既立足于文本,又可以跳出文本,观看更大的世界。

 

【课前准备:精心准备预习案】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所以,教师应当在课前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有效地、有针对性地去预习《莫高窟》,除了常规的预习工作外,考虑到本篇文本的需要,还应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要,有选择地寻找与莫高窟相关的知识和资料,了解莫高窟,初步感受莫高窟历史的博大精深和莫高窟中艺术品的精妙绝伦。因此,我将本课的预习案设计如下:

预习案

一、预习内容

①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②自学生字,对不理解的词语查查字典,把意思写在词语旁。
      ③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莫高窟的内容。

二、完成练习

①  把词语填完整。

威风( )( )     (   )妙( )肖     ( )(  )赞叹

宏伟( )( )     (   )天( )游      精妙(   )( )

②  课文的中心句是______________

③  给课文分成三段,试着写一下每段的段意。

第一段(_—_):______________

第二段(_—_):______________

第三段(_—_):______________

④为什么称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呢?

三、我的疑问

(即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可以是对课题提问,也可以对不理解的句子提问,或者对不理解的文中内容提问……)

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教师事先精心设计有层次性的、围绕课文知识点和学习要求的预习题,既是检验了自主预习的成效,又是一个自主思考、质疑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和质疑能力。

 

【第一主板块:学稿引领,自主学习】

一堂课上的每个环节都很重要,尤其是上课伊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处于积极的自主学习状态,创设情境尤为关键。首先我用图画展现形象,产生美感,把学生引入情境。利用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然后引导学生围绕《莫高窟》去阅读、探索、研究、解决“预习案”中的内容,在这里,我采用了两种方式:

1、自主学习,解决疑问。预习案中题目有难有易,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把容易的解决,然后启发学生,尝试解决较难的;

2、小组学习,生成难点。对于那些学生凭借一己之力无法解决的问题,我采用常见的四人小组合作式展开,并且严格按以下程序执行,确保学生是真正地参与。

无法解决的或典型问题则放在第二主板块进行。

提出问题      小组学习      讨论交流      汇报成果

 

 

 

【第二主板块:展示交流,深度引领】

1、问题入手,启迪学生思考的源泉

“为什么称敦煌莫高窟是祖国西北的一颗明珠呢?”这是学生没有解决的问题,恰好也是课文的重难点。围绕这个问题,我放手让学生品读课文,然后找出相关语句来说说,学生们都能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说莫高窟有精妙绝伦的彩塑,有的说莫高窟有宏伟瑰丽的壁画,还有的说有藏经洞……并且理由充分,在课堂上,学生非常活跃,充分展示了个性。

2、教具入手,调动学生感官的运用

“教育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知识,而是激动、唤醒、鼓舞。”语文是生活的,如果学生接触到的一昧是枯燥无聊的文本,又怎么能触发它们的情感体验呢?所以,在教学中,我们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爱好,才能让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而借助多媒体手段无疑是一种既直观又简便的教学手段。

因此,我在出示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给学生展示丰富多彩的图片,让学生们插上学生想象的翅膀,突破时空限制,身临其境,必会如作者一样心生感慨。因为课文对每个彩塑、壁画的造型都有入木三分的描摹,所以,教师在课前所准备的大量图片或者视频可以相机出示,每张图片上最好标上与其相关的描写性词语,从而达到深化学生感知莫高窟的目的。甚至可以出示一些课文中没有提到的莫高窟艺术作品,引导学生观看,让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有效的扩充。学习藏经洞时,可以请学生结合课外所查找的资料,深化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以及略带学生对文物现状的惋惜之情。

 

【第三主板块:巩固反馈,拓展完善】

孔子曰:吾听吾忘,吾见吾记,吾做吾悟。国际教育界近年也流行这样三句话:你听来的很快就会忘掉,你看见的就能记住,你做了的就能学会。虽然时隔千年,但这两种观念仍是不谋而合的——实践第一,“干”字当头。 

进行课后探究的目的是巩固新知,进行知识的迁移,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学习课文,在对莫高窟有了一定的了解以后,请学生来当“小导游”,来向游客进行介绍,这项活动的设计不仅深受学生欢迎,而且也是对课文的复述,当然鼓励学生的个性化介绍。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我想,作为教师,我们应该给学生更多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再多给一些鼓励,让他们走得更好!教学是一个由扶到放、直至全面放手的过程,我们要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学习、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作为教师,还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真正发挥好主导作用,提升课堂效益。

 

2020年3月20日 12:58